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合理吗?

2018-06-19 18:09

小弈编译

玩游戏上瘾的人的确越来越多,医生不得不发出警告呼吁,现在到了引以为戒的时候。出于这个原因,世界卫生组织 ( WHO ) 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将自 19 日起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今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 11 版《国际疾病分类》 ( ICD-11 ) 中,加入 “ 游戏成瘾 ” ( gaming disorder ) ,并列为精神疾病。

vidoe-game-770x429.jpg

实际上,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在日本,如果玩家每个月玩游戏超过一定时间,玩家将会收到警报。韩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项法律,禁止16岁以下的青少年在午夜和早晨6点之间从网络游戏中获取信息。英国有许多私人戒瘾机构。

对于游戏成瘾,更值得我们担心的并非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而是让它长期处于疾病范畴之外,导致诊断门槛较低或诊疗标准混乱所带来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对于游戏成瘾的看法复杂多样,所采取的行动也差别较大。以前医院偶尔会收治此类病人,但并不是以游戏成瘾或者网络成瘾的诊断来收的,都是用其他变通的方式,比如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等。

其实,精神疾病,并不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疯子”,也并不是“精神不正常”。 只要去掉对精神疾病四个字的认知恐惧,将游戏成瘾列入疾病的范畴,显然是利大于弊的一件事。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当成一个确定标准和尺度的开始,最终进一步明确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常规。

Gaming-Disorder-added-to-WHO-offical-disease-list-RM-722x406.jpg

需要注意的是,热衷玩游戏就是有病吗?这个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世卫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里,专家为定义游戏上瘾疾病规定了3项"条件":在玩游戏的频率和每次的时间上失控;玩游戏高于一切;对已出现的后果置之不理。

单纯地给玩游戏和游戏者都打上"有病"的烙印,这是很成问题的做法。

伦敦南丁格尔医院首席科技成瘾专家格雷厄姆博士就此作出提醒:首先不要把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于游戏的热情归结成游戏成瘾。只有当游戏行为已经影响到基本生活,例如睡觉、吃饭、社交和教育,就是成瘾,而且这种瘾好还会影响到精神层面,主宰思想和影响专注力。

世卫组织的坡西亚克说,"所谓游戏上瘾,便是对朋友和家人不闻不问,连自己睡觉的一贯节奏也打乱了,饮食时间,体育锻炼都顾不上了。"事实上,玩游戏的人也并非觉得因为有意思而受到吸引,而是进入游戏这个陷阱后不能自拔。容易进入这个陷阱的大部分是年轻人。

taiwan-internet-addiction.jpg

世界卫生组织同时表示,相关行为要持续至12个月才能确诊,但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有相关机构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天打游戏的时间,根据年龄大小,不要超过20分钟至120分钟。但家长也应该具备相应的灵活性,不要在孩子玩的兴头上突然打断,关闭游戏。强行关闭机器的做法将适得其反。

观后感

已有1人参与

1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