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18:34
小弈编译
6月25日,美团招股书披露。
招股书显示,美团此次赴港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
此前小米上市此前也遭遇同样问题,小米 2017 财年总收入 1146 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为 43 亿,调整前的数字为 -439 亿。
公司总收入由 2015 年 40 亿元增加至 2016 年 130 亿元,并于 2017 年进一步增加至 339 亿元。
于 2015 年、2016 年及 2017 年,分别录得亏损 105 亿元、人民币 58 亿元及 190 亿元。
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和此前港股上市的小米、美图等公司一样,美团也存在由于过往融资发给股东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而带来的“非经营性亏损”。
不仅是小米、美团,美图此前港股上市时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
原来主要是 “ 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 ”。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计452亿元,为美团各项业务及新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23日,根据彭博消息,美团点评(以下简称“美团”)昨日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招股书显示,2017年美团的交易用户数达到3.1亿。
随着餐饮外卖、到店餐饮、酒旅等业务的发展,通过佣金、在线营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和销售收入,美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营业收入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161.2%,三年收入增长超过七倍。
自2015年至2016年,美团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从10.4笔提升至12.9笔,2017年这一数值高达18.8笔,交易笔数三年增长超80%。
从小米到美团,伴随港股 “ 同股不同权 ” 新政的实施,大量互联网公司登陆港股,这些互联网公司此前往往经过多轮融资,“ 优先股公允价值 ” 影响会越发常见。
美图的投资人之一、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曾表示,过去港股鲜有大型互联网企业上市,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更习惯用眼下的财务数据去衡量一家公司的价值,但高成长的互联网企业更看重未来的成长性,需要根据未来几年营收、利润等数据的发展趋势,再评估合理的市盈率来判断价值。他举例,比如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 “ 对股东的负债 ”,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 “ 负债 ” 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也就是说,由于公司的高速发展,优先股对应的公允价值便产生了大量价值的增值,这部分对股东而言是账面 “ 浮盈 ” 的价值增长部分,该部分亏损在 IPO 之后随着优先股转为普通股便消失不再计入报表。所以,和通常意义实际的亏损不同,这类 “ 亏损 ” 与公司的发展和价值提升成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