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1 18:00
柏丞编译
如今台湾方面已然在外交战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际政策上已经接受了其在外交战中不敌中国大陆的事实。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当地时间12月20日发表声明,宣布同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至此与台湾维持外交关系的国家数目降到历史新低——21国。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没能如愿获得其在联合国的会员国地位,由于其追随苏联,在朝鲜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交战,被联合国安理会确定为“侵略者”,而中国大陆也把联合国视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在此情况下。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得以保留其在联合国的会员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并维持了其与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等西方大国的外交关系。在两岸外交战的争夺中,中国大陆与台湾出于将自己作为中国的唯一政权代表的目的,都秉承了避免双重承认的原则,因此两岸的外交竞争完全是零和博弈,一方的得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失。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国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和亚非的民族主义国家,而台湾的邦交国主要集中于欧美的西方阵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国只有17个,而台湾则维持着37个邦交国。而在文革期间,由于中共推行错误的极左外交,导致其在国际环境中处于不利的孤立局面,建交国数目一直维持在50个左右,而台湾的邦交国在1969年达到69个。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4年成功与法国建交,在西方大国中获得了突破。
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两岸的外交战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标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夺取了原由国民党台湾政权占据的代表“中国”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各国纷纷倒向大陆。台湾在1971年一共失去12个“邦交国”,到1971年底台湾的“邦交国”降至56个。此后几年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仍快速流失,其中仅1972年一年就丧失15个“邦交国”(另外建交两国),创下史上最惨纪录。到1974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07个,而到1978年,随着利比亚与台湾断交,台湾的“邦交国”一度降到22个。
1989年6月六四事件爆发,台湾的李登辉政权借机攻城略地,1989年与1990年各建交4国,其中夺回一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尼加拉瓜,使得中美洲7国再度全为邦交国,成为地理上台湾最坚固的友邦区,将邦交国数量由23个上升为29个。但进入90年代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行务实外交,凭借其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广交善缘,1990年与沙特阿拉伯建交,1992年与韩国建交,1998年与南非建交,将与台湾建交的大国全部纳入麾下,台湾的“邦交国”除了罗马梵蒂冈教廷这一特殊的国家外,只剩下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岛国和非洲这些地区缺乏国际影响力的小国。
台湾外交部大楼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的台湾政府都积极推行台独路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竭力加以封杀,两岸外交战的焦点集中在非洲,整个90年代,在台湾的邦交国中,一共有十个是从中国大陆那里挖来的,除了中南美洲的伯利兹、格林纳达、尼加拉瓜和南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外,其余6个国家是非洲国家。很多非洲小国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停滞落后,急需外界援助,而两岸对于邦交国的争夺让很多非洲小国看到了机会,一些国家对大陆和台湾的选择是基于国内政局转换,亲中派政党执政时与中国大陆建交,亲台派政党执政时又倒向台湾,如莱索托、利比里亚、尼日尔等国,利比里亚在1989年与台湾建交后不久,国内就爆发内战,与台湾建交的多伊政府被推翻,1993年,利比里亚过渡政府宣布承认中国大陆,1997年亲台湾的泰勒政府上台后马上又与台湾建交,2003年,泰勒政府下台后,继任的过渡政府再次选择与大陆建交。
另一些国家的选择则基于两岸所给予的经济援助的多少,哪一方给的援助多就和谁建交,如中非、几内亚比绍、冈比亚等国。台湾为了维护与这些邦交国的关系可谓不惜血本,1995年2月,台湾与冈比亚建交,代价为3500万美元,1997年与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建交,台湾承诺给予3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1994年李登辉出访中美洲时,减免了尼加拉瓜2200万美元债务中的75%。1996年,台湾向中南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提供6500万美元的贷款,用于公路和港口建设,提供7000万美元援助巴拿马建设集装箱货运港。2000年台湾外交部承认,台湾当局对邦交国的外交援助可公开的数目为每年135万新台币(约合4亿美元)。如塞尔加尔1960年成为台湾“邦交国”,1964年、1972年、2005年三次“断交”,在最后一次“断交”时,塞内加尔总统给陈水扁的信中,明言“国家间没有朋友,只有利益”。
两岸外交战在陈水扁执政期间达到顶峰,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势崛起,台湾在外交银弹战上相形见绌,使得“邦交国”增少减多,陈水扁政府任内“邦交国”总计“4胜10败”,其中失去哥斯达黎加,使其中美洲的“邦交国”基地再度出现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接连于2005年从台湾挖走了塞内加尔、格林纳达两个邦交国,2006年与乍得复交,2007年与马拉维、哥斯达黎加建交。台湾的“邦交国”数量到陈水扁卸任时降到23个,而2007年4月30日建交的圣卢西亚,也是至今台湾最后一个新增的“邦交国”。
马英九2012年访问冈比亚期间,与该国总统贾梅一起做俯卧撑
2008年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之间关系逐渐缓和,马英九向中国大陆提出“外交休兵”建议,希望两岸都不主动挖对方的邦交国,大陆方面予以同意,至此双方达成默契,马英九先后三次对外出访都坚持不带一张支票,真正兑现了“外交休兵”的诺言。在马英九“外交休兵”的战略下,台湾当局切实实施“五不外交”的主轴,包括“邦交国”不增,机密预算不涨,不强调“国家参与联合国”,不主动“建交”,不墨守一百三十一个“代表处”数字。
对于马英九外交休兵的做法,大陆方面做出了正面响应,予以“默契”配合,拒绝了个别台湾“邦交国”的建交意向,并在2009年帮助台湾卫生署以“中华台北”的名义作为“观察员”出席世界卫生大会。马英九就职台湾“总统”后还提出“活路外交”构想,他最常提及的政绩是各国给予台湾免签优惠从2008年的60个,增加到2013年的139个。另外包括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成为观察员、美国和日本支持台湾成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观察员等,都被列入马英久任内提出‘活路外交“的成果。
到民进党2016年5月上台执政之后,两岸外交战激化的概率变得很低,台湾方面已然在外交战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在实际政策上已经接受了其在外交战中不敌中国大陆的事实,早已没有当年李登辉政权敢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邦交国中攻城夺寨的力量,而蔡英文政府也不像李登辉与陈水扁政府那样纠结于台湾“邦交国”数目的增减。
在以往两岸外交战的主要阵地——非洲,台湾已全面落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倒戈后,在非洲的邦交国仅剩下布基纳法索和斯威士兰两国,在中南美洲的12个邦交国中,大多外交关系比较稳定,像巴拿马从1910年就和满清政府建交,而且这些国家民主政治发展与非洲国家相比而言较为成熟,外交政策一般不会随政权更迭发生骤然变动,罗马梵蒂冈教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近期虽有所缓和,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不承认梵蒂冈教廷对中国大陆的教会的主教任命权,因此梵蒂冈教廷目前不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南太平洋的六国都是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人口的弹丸小国,即使出现个别国家转向,对台湾的外交局面冲击也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