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外媒眼中的中国:中国防控自然灾害20年成就颇丰

2018-07-13 15:09

GET团队编译

今天,外媒关注了中国的哪些事?

据云天弈媒体大数据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本周(7月9日-7月13日)最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涉华新闻有:

第五位

《彭博商业周刊》:南京技术部门打造中国硅谷

0.png

第四位

《纽约时报》:特斯拉的“小目标”:在中国年产50万辆电动车

QQ截图20180713110102.png

第三位

《卫报》:中国出土旧石器工具,可能超越非洲成为最早古人类遗址

39.png

3330.png

第二位

澳洲“对话”网站:回顾中国防控自然灾害20年成果

QQ截图20180713110238.png

QQ截图20180713110251.png

第一位

《综艺》周刊:冉冉升起:规模庞大又与众不同的中国互联网

1531451238456037906.jpg

重点新闻摘要:

澳洲“对话”网站

回顾中国防控自然灾害20年成果

当地时间7月12日,澳洲“对话”网站根据《自然》期刊的一则论文撰写和发布了一篇题为《我们能从中国防控自然灾害的经验中学到什么》的文章,文章指出过去十年里中国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取得了的巨大进步,分析了16项中国在提升其农村及农村居民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采取的抗灾项目。

从1998年起,中国大幅投入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到2015年,中国已投资了16个可持续发展项目,耗资三千五百亿美金,覆盖面积达6.2亿公顷(65%中国国土)。项目内容包括:减少扬子江和黄河的腐蚀、沉淀和泛滥;保护东北森林;缓解荒漠化;降低北京沙尘暴的影响;增强中部及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力等。同时,中国还着重处理了西部地区的减贫和经济发展,比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少耕地压力等。

然而,以上治理也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从未植树过的地区造林也带来了水资源大量耗损的问题和较高的种植失败率。199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灾害问题,包括1997年的黄河干旱,1998年的扬子江洪涝,以及2000年的多次沙尘暴。对此,中国大量投资相关项目,包括“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森林“,”三北防护林”等,有效地缓解了建造绿长城所带来的的荒漠化问题。

20年过去了,这些项目的执行结果非常好:森林开伐率有所下降,森林覆盖率超过22%,绿地面积有所扩大,荒漠化趋势在多个领域得到缓解;水土流失大幅减少,水质和河流沉淀问题显著提高;黄河沉积物负荷降低了90%,扬子江也有所改善;农业生产力通过效益增益和技术进步得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饥民基本消失。

   《综艺》周刊

冉冉升起:规模庞大又与众不同的中国互联网

当地时间7月11日,网站variety发表题为《冉冉升起:规模庞大又与众不同的中国互联网》一文。

文章认为,中国互联网有三个主要特点:资本足,变化快,水平高。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对此进行了阐述。同时,与欧美互联网相比,中国互联网发展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就互联网用户而言,英国有7.72亿网民,有7.5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仅相当于中国14亿人口的一半。在中国,仅移动支付用户就有5.27亿,美国只有4800万。

就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而言,涉及10个以上领域,包括电子商务、自动驾驶、游戏和教育等。在城镇地区以外,互联网渗透率达35%,到2020年,约50%的农村地区人口将拥有电子商务设施,将有5500万学生受益于远程教育。与欧美市场不同,社交媒体在中国成为电子商务、教育和流媒体的支柱。

短视频APP也蓬勃发展,2017年短视频用户从2.03亿涨至4.14亿。

此外,在新闻方面腾讯新闻拥有2.59亿用户,成为业界第一;而今日头条及网易新闻用户的每日使用时长要高于腾讯新闻。


观后感

已有2人参与

2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