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发现古老蛇类琥珀:一种从未见过的全新物种

2018-07-19 15:25

小弈编译

迈克尔·考德威尔教授假设:“缅甸晓蛇可能从水生蛇类演化而来,后来迁徙到了外来地块的岛屿陆生环境中。”

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蛇类标本,并揭示出一个全新的物种。这一发现对研究晚中生代蛇类的演化与全球分布有着重要价值,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7月19日凌晨发表在《科学进展》上。学者此次研究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

根据骨骼学特征,科学家将这件标本命名为缅甸晓蛇(Xiaophismyanmarensis)。其中,属名Xiaophis中的“Xiao”源自中文“晓”,旨在向发现该枚琥珀的贾晓女士致敬;ophis为希腊语中的蛇;种名myanmarensis则表明化石发现于缅甸。

缅甸晓蛇可能是现在蛇类的祖先之一,古老蛇类——冈瓦纳蛇类中一个前所未见的新物种。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侏罗纪中期,但它们的化石比较破碎,提供的信息不多。相比更早的侏罗纪时代,冈瓦纳古蛇类可能是人们能够确切追溯到的最早蛇类了,现代蛇就是这条演化“枝丫”上的一支。到了晚白垩世早期(距今约1亿至9500万年),蛇类已经有了全球性分布,南欧、非洲、北美、中东和南美都曾发现过蛇类化石。

学者发现的另一件蛇类标本是琥珀中的蛇皮,这件标本代表了一只大型蛇类的蜕皮,鳞片呈菱形或圆菱形,鳞片间的表皮上有深线。一些区域能看到颜色的变化,但很可能不是原来的色彩,此外还能观察到圆形或环状的花纹。这张蛇皮的主人体长可能可达60至70厘米,是当时缅甸琥珀森林的大型掠食者。

“此次发现的标本有着明显的腹下椎骨(前泄殖腔椎骨),一共87节,推测总共有160节,而且标本的脊椎骨还有着特化的椎弧凹(zygantra)与椎弧凸(zygosphenes),这是蛇类的重要特征,这二个结构互相镶嵌着形成球状窝,使得蛇的每一节脊椎骨都能牢牢的相扣,并且又能转动灵活。”迈克尔·考德威尔教授介绍道。

“标本的单一椎骨非常小,躯干椎体长约0.5毫米,尾椎长约0.35毫米。参照同时代的蛇类,如果标本完整,琥珀蛇的长度大约为9.5厘米。”

“从古地理角度,缅甸蛇类生存于南冈瓦纳的岛弧系统中,后成为劳亚大陆东缘的一部分。”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迈克尔·考德威尔教授指出,这清楚地表明蛇类在至少1亿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在各纬度的分布。

“我们在2016年年初陆续发现了这些蛇类琥珀,此后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来重建骨骼的三维结构。这批标本中最重要的一件已经有些许腐烂并暴露出骨骼,这种情况反而对显微CT等无损设备的成像十分有利。如果标本完整,琥珀蛇的长度大约为9.5厘米。”中方研究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说,两枚琥珀都富含昆虫、昆虫粪便和植物残留物,它们提供了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记录——“晓蛇”生活在一个包含有淡水栖息地的、潮湿温暖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其中部分森林应该濒临海岸线。

观后感

已有1人参与

1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