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 16:26
林达编译
一周达沃斯要点综述,图表观点都给你。
事件概述
瑞士东南部小镇达沃斯在过去这一周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世界经济论坛2017 年年会 (达沃斯论坛)1月17 日在此开幕,20号闭幕。在此期间,将举办400 多场对话活动,与会者将围绕全球治理体系、增进身份认同、振兴全球经济、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等议题展开讨论。
一些宏观的数字
达沃斯论坛17日开幕,从1月10日起,境外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就已逐步展开,根据大数据分析首页报道总量统计,截至到1月20日,监测样本库中的境外主流英文网媒对“达沃斯论坛”的首页报道总量为167条。其中,首页报道次数排名前三的媒体分别是《路透社》报道27条,著名经济网站CNBC报道23条,《财富杂志》报道16条。此外,《英国电讯邮报》、《金融时报》等主流英文网媒的报道量也超过平均报道量。
从首页报道总量的变化趋势上看,自1月10日到1月20日,“达沃斯论坛”相关新闻的报道量呈波动式分布。在1月10日,第一次有媒体报道此事,1月17日和18日是报道量的峰值,每天有32条相关新闻。1月17日,习近平在达沃斯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外媒普遍关注。进入19日,报道量有所回落。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的关注度将继续回落。
除了简明扼要的图表数据,全球几十家媒体关于习大大在达沃斯的部分报道观点如下:
当地时间1月11日,《纽约时报》发布题为《瞄准全球事务领导权,习近平将首次出席达沃斯》的评论性文章。文章认为,这是中国试图挑战美国在世界经济和战略机构中的主导地位的最新举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大胆的一次。近年来,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起讨论的一直都是西方领导人,而非亚洲领导人。但过去一年发生的事件,例如英国退欧和美国大选,让一些西方国家内部对全球化、自由贸易和民粹主义的批判成为焦点。在中国蜕变为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的道路上,习近平的出席是合乎逻辑的一步。
当地时间1月16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发布题为《达沃斯论坛:中国为何高调出击?》的分析文章。中国正在摆出非常重要的立场,并释放出明确的信号:美国或许正在将眼光拉回国内,但是中国正在寻求拓展影响力,它选择的途径是经济。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大力助推下,开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对抗美国为首的世界银行,以及试图重新发展连通亚洲、中东及欧洲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所有这些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就是习近平领导下中国期望扩张影响力的愿景。
当地时间1月16日,《赫芬顿邮报》发布题为《习近平在瑞士:国际主义,多边主义和多极化》的文章。
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瑞士作为其2017年外访的第一站具有象征意义,他向面政治和经济动荡的世界传达了三个重要信息。首先,联合国办事处所在地日内瓦,是一个象征和平、谈判和对话的城市,习近平的到访展示了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大国,并将自己视为国际秩序的积极合作者和建设者。其次,习近平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表明,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的参与全球事务。最后,习近平在十九大开局之年选择欧洲国家作为外访首站,说明中欧关系不仅是多极化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更是实现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关键所在。
当地时间1月17日,路透社发布题为《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充分展现中国领导力》的文章。
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二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其讲话凸显出在美国将目光转向内部之际,北京方面希望在全球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习近平还明显针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告诫其他国家不要只顾追求本国利益。当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