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8 15:56
小弈编译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点的外卖并不是现场炒制,而只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近日,记者走访了在美团、饿了么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外卖门店,发现大量外卖店都没有堂食,而是在使用菜肴包:有的搭配使用,有的则是全部使用。
有顾客下单,商家就取出沸水中加热后的菜肴包,搭配上素菜和米饭,这样,一份外卖就出炉了。
而点外卖的人不会知道,这份外卖并不是现炒的,菜肴包大多保质期三个月到半年。
记者以推销餐包的名义到店,店主则表示已经在用。
面对记者的“推销”,店员表示店内已经在用菜肴包了,并从冰箱中拿出一包“香辣辣子鸡”,这份菜肴包由绵阳市米小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包装上生产日期为今年7月23日,已生产了10天。
他让记者从一个纸箱中抽出了一份“麻辣牛肉”菜肴包,记者注意到,该菜肴包生产日期为2018年7月12日,保质期180天,生产商为四川无厨食品有限公司,包装上写着“健康、省时、省力”的字样,执行的企业标注则是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
在记者的要求下,店长拿出了一份红烧肉的菜肴包,“放在沸水里加热一定时间,然后撕开后倒在米饭上,整理搭配好后就可以送出了。”他介绍。
另一家外卖网红店“汤小鲜和范小满”建设店,店内摆放了数个微波炉,一旁摆放着数个搭配好的餐盒,不时有店员将菜肴包拿进微波炉中加热。
这家店在美团外卖平台上月销量11561件。
“汤小鲜和范小满”的一位负责人朱女士表示,餐包能够保证门店很小的空间发挥出大的效用。
她称,最初做到十几个门店的时候,都是门店现炒,“后来发现菜品没有办法做到标准化。”在她看来,标准化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可控。
她也提到另一原因:外卖行业对于时效性的要求高。
“菜肴包比较适合普通人创业,投入少、回报也还可以。”朱女士说,以卤肉饭为例,此前厨师现场制作,一份卤肉饭的成本比现在用菜肴包还要低1块多。
那么,店家有没有考虑过告知点餐人店内用的是餐包呢?
陈女士称之前并未遇到过这个问题。
互助路附近的一家名为“妙卤巧艺”外卖店,在美团平台上月售6705件,在饿了么平台上月售441件。
“能够做到门店更小,出餐更快。”他也不建议告知点餐人,一方面国家并未强制要求告知,另一方面,“在客户不了解的情况下告知,可能适得其反。”
为什么要使用菜肴包呢?
“外婆卤肉饭”的一位陈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是门店多了之后必然要涉及到的标准化问题,“想要去复制发展”,另一方面,她表示,标准化后的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工厂的卫生要求,肯定是远远高出大部分外卖店的厨房的。”
是否侵犯知情权?
“很难界定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秀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知情权包括生产地、日期、质量、规格等,并不包括食物的加工工序。
至于外卖商家使用“方便菜肴包”超过了点餐人现炒的预期,“新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鼓励餐饮服务提供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餐食的数量或重量,但并未做强制性规定,因为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解决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
饿了么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饿了么平台规定,商户提供的外卖商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商户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美团外卖平台认为,“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餐饮商户通过菜肴复热的方式进行生产、售卖。同时,一旦发现餐饮商户在相关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我们也会要求商户整改并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