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0 10:09
小弈编译
市重大项目办昨天发布,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首都滑冰馆、首体综合馆5个改造场馆已初步形成改造方案,年底前将陆续开始改造;国家体育场、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会议中心改造工程将于2020年以后陆续启动。
国家体育场、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会议中心的改造工程将分别于2020年、2021年初开工。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说,今年将进行改造升级的5个场馆改造方案已经初步形成,本着绿色、共享、节俭、科技的改造提升原则,这5个场馆的改造一是在满足北京冬奥会需求的基础上,提前规划赛后利用,减少赛后改造费用,实现精彩奥运与可持续利用双目标;二是既能满足冬季冰上运动需要,也保留了夏季运动的功能,形成“全天候双轮驱动”的场馆运营新模式;三是绿色环保标准大幅提升,充分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所有场馆在节能降耗、综合高效利用、竞赛观赛环境方面都将有质的飞跃,使北京2008年奥运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北京赛区是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核心区,冰上项目仅新建国家速滑馆一座竞赛场馆,充分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8座场馆改造后承担冬奥比赛任务,是北京赛区落实绿色办奥、实现场馆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根据改造方案,首体区域将整体打造为运动园区。
首都体育馆于1968年建成,在服务过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这座老场馆将再度转换身份,承担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重要比赛任务。
根据改造方案,首都体育馆的外观从传承保护的角度考虑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内部将通过最新的声光电技术实现“最美的冰”的理念。
它不但可以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划赛时营造梦幻的竞赛体验,也为赛后吸引群众性冰雪运动体验提供优异的运动氛围和观众视觉引导。
此外,首体区域改造后将整体打造为以6个主要建筑为核心的运动园区,包括首都体育馆一个竞赛馆,首都滑冰馆和首体综合馆两个训练馆,以及综合训练馆、运动员公寓和赛事中心三个配套场馆。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样游泳项目的比赛场地。
随着2022冬奥周期的来临,“水立方”将再次华丽变身,转换成“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可容纳观众约4600人。
根据改造方案,“水立方”将成为国际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场馆,根据冰壶比赛需要,原游泳池区域将转换成冰壶场地,通过搭建转换结构面层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形成4条标准冰壶赛道。
”据介绍,以前的历届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都是在混凝土结构上进行制冰,“水立方”却是通过在游泳池里架空结构实现转换。
“完成改造后,国家体育馆将升级为绿色二星建筑。”黄晖告诉记者,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美化,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
在能源方面,国家体育馆将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水作为冷热源,通过向水体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作为空调的冷热源,不消耗水资源,不会造成污染。
此外,国家体育馆室内将增加空气净化功能,90%的空间内将具有空气净化能力,实现自动调节新风。
扫描二维码下载GET资讯
上瘾全世界的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