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7 16:27
小弈编译
8月15日,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成了各家科技媒体报道的焦点。
8月15日,这家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宣布完成2.5亿C轮系列融资。本轮投资方是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投资,以及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等机构继续跟投。
在8月15日红芯获得2.5亿融资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红芯称自己是继全球四大浏览器内核,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火狐浏览器内核后的第五家,也是唯一一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该新闻稿提到,红芯浏览器已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国家电网、比亚迪、海信、中粮可口可乐等500强政企机构的工作平台标配。
然而,国务院国资委一位内部人士说记者,国资委的个人电脑中没有统一安装红芯浏览器,现在都是根据个人爱好自行选择浏览器,也没有通知要求安装此软件。
据其了解,国务院国资委并未购买红芯公司的服务。
然而,自称“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红芯浏览器,正在遭到更为广泛的质疑。
有的网友通过官网下载后发现,这个号称自主研发的产品,居然里面就是谷歌浏览器的内核,疑似套壳浏览器。
目前,全球共有五大主流浏览器:IE浏览器、Opera浏览器、Safari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
四大浏览器内核: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而有不少国内浏览器产品都是基于上述浏览器内核开发,像360浏览器、QQ浏览器都是采用双内核。
这类浏览器产品,通常也会在产品推介中标注是基于哪种内核开发。例如上述浏览器的宣传话术中,都会直接标注是基于某浏览器内核开发。但在红芯的露出的图片中,则暗指红芯Redcore可以与上述四大浏览器内核并列。
维基百科中文版在16日凌晨2点甚至已经出现了“红芯造假”的相关词条,相关新闻也在国外网站上得到传播。
对于网上的质疑,红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本峰向央广记者回应称,他们的确使用了谷歌的研发基础,但的确有自主创新的内容。
8月17日,红芯浏览器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红芯致歉信》。
致歉信表示,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误导部分读者认为红芯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红芯声称在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强于谷歌浏览器红芯声称在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强于谷歌浏览器。
这是红芯浏览器的特点之一,有移动适配引擎,帮助国企、政府部门的一些老旧系统顺利走入移动端,并可与“飞腾”国产芯片、“银河麒麟”国产操作系统兼容。
红芯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高婧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他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创新:我们本身就是包含Chrome在里面,并不是说我们去抄袭,我们本来就这样,所以说我们是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去做创新。
此前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岑义涛表示,“红芯确实在Chrome基础上丰富了很多功能,可以算作是自主浏览器,但是可不可控不能自说自话。红芯是否自己复查过代码,是否做过代码级加固,对于接口权限是否增强了控制机制等等,都会影响‘可控’的程度。”
“Youtube网站上有一条关于红芯造假的视频,发布于北京时间8月15日凌晨2点,但是细节显示该视频7月2日就已录制完毕。”岑义涛透露,“只等上午一发布消息,下午就推出反扑文章。”
“中国民族企业的创新确实步履维艰,他们在早期肯定是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才帮助那些既有安全需求、配置又落后的客户走上移动端。”岑义涛表示,问题在于其宣传的落脚点错误。
扫描二维码下载GET资讯
上瘾全世界的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