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8 16:35
小弈编译
根据故宫博物院官网,养心殿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雍正年间重修,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
2015年底就已经宣布启动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半,为什么真正的修缮还没开始?故宫到底在做什么?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27日的“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工匠基础培训考核总结暨研讨会”上自问自答,“因为我们要先研究先培训,再修缮。”
故宫古建筑修缮从未间断,形成了独有的工艺方法和体系。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工匠系统有着清晰的传承谱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招收的工匠大多是营造厂的师傅,自清代起承接皇宫修缮工作,个个身怀绝技、技术过硬,他们成为了新中国故宫博物院第一代工匠,这些匠师被后人称为“故宫十老”。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故宫人不再承担大型修缮工程,工匠队伍缩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工艺传承的问题。而这些修缮“老人家”在古建不断修缮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青年工匠,几十年间,故宫共培养了三代优秀的工匠队伍。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故宫希望通过养心殿项目,重建故宫古建筑传统技艺传承队伍,建立古建筑修缮队伍的培训与考核制度,以解决修缮队伍水平低、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
单霁翔介绍,由于古建与普通工程建筑管理特点不同,故宫古建修复遇到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问题。因为自身单位无法参与故宫工程招投标的限制,2010年故宫修缮队伍解散。
故宫目前一共启动了四个研究性保护项目,分别是乾隆花园、大高玄殿、故宫城墙和养心殿,其中养心殿项目是最早启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三个项目起着着典范作用。
故宫官式古建修缮需要大量专门人才,而养心殿的修缮准备工作从2016年便已启动。
培训与考核工作分为人员选拔、基础培训、项目培训、专项培训四个阶段,在2017~2018年间,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负责,在多个单位协同合作下,展开了工匠选拔、基础培训,目前已完成“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培训。
此次报名培训的有工匠275人,参加选拔的有205人,128人进入基础培训,116人考试合格。他们来自于多家古建建筑集团。
目前,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养心殿修缮工程也即将于近期启动。
单霁翔昨天透露,到2020年6月30日之前,故宫所有工程将告一段落,当年下半年将为故宫600年“过生日”。目前距离竣工期限仅有2年多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常怀紧迫感、使命感。
“故宫过生日不会有任何庆典,但我们会有很多展览、开放更大区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展示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和平安工程的成果。同时,我们那时要制定之后15年文物保养、修复、陈列的计划。”单霁翔说。
紫禁城传承了近600年至今,而历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是比紫禁城更宝贵的遗产。
扫描二维码下载GET资讯
上瘾全世界的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