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1 11:54
周宇编译
多年来,中国一直希望通过“软实力”扩大影响力。每年花费百亿美元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等语言学校,推动影视娱乐公司进军海外市场,并一直期冀大量外国游客入境观光,就像美国和欧洲那样,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中心。
官方媒体称政府计划把旅游业发展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
不过,道路仍是曲折的——去年中国的入境游仅增长了3.8%,其中大约80%游客来自香港、澳门、台湾。
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的古文明国家,中国为什么吸引不了外国游客?
至少有一个原因是,今天的中国在入境程序上,对外国人仍算不上多友好。
目前,只有13个国家的公民可以免签证进入中国,相比之下,美国的免签国家是38个。
在美国,每当临近春节,中国大使馆的签证中心就会排起长队,签证费用为140美元,顺利的话,你还得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才能拿下签证,不想排队就得另外花钱,再交100美元享受加急服务。
这样的限制直接造成了旅游业的经济损失。
一项研究发现,国际游客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免签与否是重要标准,一个国家的签证要求能使其入境游客减少70%。
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仅迎来200万人次美国游客,相比之下,自由免签的香港一地就接待了180万人次美国游客。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习惯在地缘冲突中打“旅游牌”,常常限制本国公民赴冲突国家的出境旅游,作为经济制裁,比如与台湾、韩国的政治争端,首先牺牲的就是旅游业。
台湾旅游业者抗议生意不景气
这样的制裁往往引起对方的反制。因为萨德争端,今年五月,赴中国的韩国游客人数同比上年减少了42%,而此消彼长下,赴日本的韩国游客增加了85%。
同样,赴韩国的中国游客人数大幅减少,跌幅在60%以上,他们选择去日本和泰国旅游以取代韩国游,导致日本旅游业、百货公司如获重生。
韩国旅游当年盛况
所有这一切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据美联储的文件显示,中国人的出境游带动的旅游业相关消费每年高达190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入境游每年收到来自外国游客的消费约350亿美元。
据官方统计,2016年中国的旅游业赤字为217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货物贸易顺差的44%。
中国正在严厉防止资金外流,而其旅游业因为缺乏海外游客,一直是个资金流出的大口子。
某种程度上,旅游业状况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待外国人的态度,是一面镜子。
另一面镜子是移民,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外国移民几乎闻所未闻。据估算,现在共有不到一百万外国人生活、居住在中国,而在美国,随便一个大城市就有超过一百万外国移民。即使在移民一向较少的日本,也长期居住着两百万外国人。
多项研究表明,外国移民可促进经济增长、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发明,但在中国,外国移民数量稀少,长期以来处于可被忽略的状态。
移民问题可能比较难以解决,但中国可以从简化签证制度做起,这是立竿见影、能对提升旅游业收到实效的措施。
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已经走在了前面,纷纷调整其签证程序,变得更加简单、便宜。如果中国想要更多的外国游客,以及他们手里的硬通货,至少应该让他们更容易到中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