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未来五年内研制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

2018-03-08 18:41

小弈编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8日在北京受访时介绍,他和团队正发展新一代卫星量子通信技术,计划5年内研制并发展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

去年“墨子号”圆满实现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千公里级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和千公里级地星量子隐形传态。

潘建伟表示,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将实现全天时星地量子通信及星间量子通信,建立与地面城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的无缝连接,初步实现能够业务化运行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服务。

W020170616504626059264.jpg

该团队另一工作重点是在地面构建范围更广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2017年正式开通的全球首个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贯穿济南、合肥,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可为沿线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高安全等级的量子保密通信业务支持。

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通过“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了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

上述成果标志着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已经形成,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联网。

20170930112723308.jpg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

潘建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新一代卫星量子通信技术,计划在未来5年内研制并发展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实现全天时星地量子通信及星间量子通信,并建立与地面城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的无缝连接,初步实现能够业务化运行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服务。

潘建伟说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要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部署重大科技项目,组建新型国家实验室。中科院也成立了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初步凝聚国内相关优势研究力量、开展协同攻关。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保持和扩大我国的领先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新一轮量子科技革命的战略主动权。

观后感

已有1人参与

0票 0票 1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分享给小伙伴们
        

扫描二维码下载GET资讯

上瘾全世界的好新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