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附近有个大太平洋垃圾带,已有3个法国那么大

2018-04-04 16:29

小弈编译

近8万吨塑料垃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水域堆积。

自然出版集团的期刊《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研究说,已有近 8 万吨塑料垃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水域堆积,形成 “ 大太平洋垃圾带 ”。

非营利组织“海洋清理基金会”支持的研究团队对这一垃圾带进行实地取样考察,发现三个特点触目惊心:

1.jpg

面积大。覆盖面积超过 16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3 个法国本土面积之和;

堆积快。比此前科学家估计速度高出了近 16 倍;

颗粒小。塑料微粒虽然只占总质量的8%,却占预计漂浮在此区域塑料总数的94%。

垃圾带中有大量尺寸大于5厘米的塑料废弃物,包括硬塑料、塑料片材和薄膜,包括合成纤维制成的渔网。

2.jpg

这些渔网大多韧性极强,非常耐用,所以也极难降解,往往会缠住和杀死海洋生物。

大太平洋垃圾带的形成与副热带环流脱不了干系。数以万亿计的塑料微粒很容易被浮游生物摄入。

经由洋流系统,大量的塑料及太平洋渔业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在这里聚集。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传导,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包括你我,最终会把这些塑料微粒吃进自己身体里。

6.jpg

目前无法就塑料垃圾最终的影响范围得出确切结论。对比历史数据,科研团队认为,垃圾带规模自上世纪70年代有记录以来出现显著增长。人类活动持续不断产生塑料垃圾,是垃圾带形成并扩大的主要原因。

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换言之,大量塑料垃圾可能广泛分布于非垃圾带的海域。

截止 2017 年 7 月,全球累计生产塑料超过 91 亿吨,其中大约一半产生于过去 13 年间。其中只有 9% 得到回收利用,另外 12% 被焚烧,而余下大约 55 亿吨则被填埋或者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

3.jpg

还有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结合的影响。这次打捞起来的塑料样本,根据仍可辨认的字迹,约34%产自日本。

研究人员认为,2011 年日本海啸后,450 万吨废墟被直接卷入海中,其中 140 万吨有可能随海流远距离漂流,给 “ 大太平洋垃圾带 ” 带来新的塑料垃圾。

塑料来自于石油,形式多变而耐用,19 世纪 50 年代大规模生产至今,在制药、运输和建筑行业目前都处于难以替代的地位。

如何治理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存量,一直是个难题。尽可能提高塑料的回收率仍是控制增量的主要思路。

4.jpg

2010 年,荷兰鹿特丹 WHIM 公司建筑专家计划,利用大太平洋垃圾带中漂浮的 4.4 万吨垃圾,建造一个面积约为 1 万平方公里的漂浮岛。8 年过去,尚未见到实质性进展。

目前仍在使用的塑料占总量不到三分之一。专家表示,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设计、加强分类都是办法。联合国环境署于 2017 年 2 月发起了全球运动,呼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减少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

联合国表示,如果放任海洋塑料污染的问题持续下去,预计到 2050 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全球 99% 的海鸟都会误食塑料制品,“最终损害的是人类和海洋”。

5.jpg


观后感

已有4人参与

4票 0票 0票 0票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棒呆 深奥 枯燥 什么
给小编个吻 和小编聊聊 按在地上揍 这也叫文章
反馈